当前热议!健康科普|看病 也要有讲究
2023-05-17 10:12:06 来源: 大河网
关注河南热线

生病治病,是一场医患双方共同协作的战斗,共同的敌人就是疾病。


(资料图)

一个人生了病,完全把身体交给医生,自己不去配合或者不知道怎么配合,往往难以取得最佳的效果,甚至南辕北辙。正所谓孤掌难鸣,只有双方的力量聚到一起,方能事半功倍,尽快取得胜利或最好的效果。

疾病发生之后,医生的治疗确实重要,但也常有不治自愈的现象。这往往是人体自我调整的结果,病人如果能够进行恰当的自我调摄,则会促进这一过程得更快完成。换而言之,更多的疾病需要医生的帮助,病人如果知道了怎样配合医生,主动参与进来,齐心协力,并肩战斗,结局一定会更加美好。

古代经典著作中,关于病人对健康、对疾病的态度多有叮嘱。《史记·扁鹊仓公列传》记载扁鹊说,“人之所病,病疾多;而医之所病,病道少。故病有六不治:骄恣不论于理,一不治也;轻身重财,二不治也;衣食不能适,三不治也;阴阳并,藏气不定,四不治也;形羸不能服药,五不治也;信巫不信医,六不治也。有此一者,则重难治也。”

这一段话简单理解,就是把钱财看的比生命重要,饮食起居不能配合,率性而为,疾病拖延日久,极其羸弱,正气衰败,还有相信巫术鬼神的病人,治疗起来都比较困难。

如果说,健康与生命是“1”,财富与名利等等就都是“0”。那么,没有前面的“1”,后面有再多的“0”都毫无意义。东汉名医张仲景在《伤寒论序》中就这样追问世人,“但竞逐荣势,企踵权豪,孜孜汲汲,惟名利是务,崇饰其末,忽弃其本,华其外而悴其内。皮之不存,毛将安附焉?”近两千年过去了,直到今天能够真正觉悟的又有几人?

明代名医张景岳在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·病家两要说》中劝告病人及家属,遇到疾病尤其是疑难疾病,在选择医生和治疗方案时,要忌浮言,任真医。文中还列举了一些细节,告诉病人及病人家属遇事怎样做出正确判断,明确判断要有主见,不能人云亦云、毫无定见,以致错失治疗时机。

不去认真学习理论,认真诊察疾病,而夸夸其谈,满嘴跑火车的就不是好医生。经过了解,有知识积淀,经验丰富,一心赴救的医生,才是病人值得托付的医生。

一个人患了病,找医生看病问诊,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。医生也常常遇到不同的病人,就诊过程中病人的状态,一些时候也决定了诊断治疗的导向。人非圣贤,医生也是肉眼凡胎,虽有医者仁德,但也往往难以做出最优的决断,安排最好的治疗选项。如果遇到能够影响判断的诊治场景,就可能会出现偏差,难以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。

有过于草率的病人。平常不注意养生保健,过度使用自己的身体,一旦患上疾病,就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,任凭处置。就医不做判断,找妇科医生治疗肺结核,然后吸烟、喝酒一切照旧。腰椎间盘突出,见到医生就要求开刀,觉得这样就可以根治,这些都是草率的行为。得的是慢性病,却不知多了解、多咨询,急躁行事,又不知配合治疗,自然疗效堪忧。

有认为“金钱和权利万能”的病人。自以为得点小病无所谓,只要花了钱、打了招呼,医生定会全力以赴,疾病自然可以治愈。医者仁心,对待任何病人都会尽心尽力,但自然规律却是不可违背。

还有一些毫无主见的病人。周围出主意的人多,自己判断能力又差,遇事难以做出决断。这些人看病、咨询,只相信左邻右舍、亲戚朋友,经受不住“江湖术士”的鼓吹,“神汉巫婆”的迷惑,今东明西,朝三暮四,最容易耽误病情,误入歧途。

在此,给大家提供一些看病的小细节:

看中医,最好选择上午就诊,心境平和,前一天避免饮酒和进食过于肥腻、刺激的食物。

就诊前,不要化妆,也不要进食可能造成舌苔染色的食物,比如桔子、蓝莓、胡萝卜、火龙果等,以免影响医生望诊判断。

来诊时,对自己病情的描述,最好打好腹稿,比如发病时间、主要痛苦,对饮食、二便、日常生活的影响,治疗的过程和治疗的反应等等,以免就诊时因表述不全影响到医生的正确判断。

诊断之后,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,注意饮食起居调理,不可自以为是。同时,应全身心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全过程,切勿将自己置身事外,甚至不遵医嘱,否则必然会影响到疾病的转归效果。(李武强 三门峡武强中医院院长、 主任中医师)

责任编辑:hN_1727